Mindblown: a blog about philosophy.

  • 靈蹤 Lîng-tsong

    本製作以建構台灣主體想像之第一代殉難者陳智雄先生為發想人物,隨著塵封的歷史檔案陸續公開,過去的傷口實然不能反轉。我們以傳統民間信仰『觀落陰』與『大仙尪』做為創作主概念,召喚彼時之人現蹤,關於國族認同在感性層面的持續追求在「現蹤」當中敞開,仿佛繼承前人完成其因民主殉道而中斷的未竟之業。

陳智雄義士在臨刑當下,先受辱於刖刑而失去雙足,最終再被拖曳至刑場槍決赴義。『靈蹤』製作以文化角度進行轉型正義,傳統民間信仰的北管藝陣『大仙尪』為最主要的概念呈現。在傳統遊行當中大仙尪神偶以凡人之腳為腳,在此則象徵我等台灣後生決志為先輩英靈中斷無蹤的步履,繼承負重前行未盡之途。 感性與神秘、闡明歷史正逆之名的療傷、現代性檔案與傳統儀式召喚魂體,彼此相互衝擊交融,以台灣民主血淚史為明燈,照亮先輩來時路與後進未來遠途。 展演資訊 2021 NTT-TIFA 拚場藝術撞擊《靈蹤》 展期:2021/4/9 (五) – 2021/5/23(日)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凸凸聽演出:2021/4/10 (六)、4/11(日)、4/17(六)、4/18(日)、5/1(六)、5/2 (日),共九場 主題講座 【場次一】「下一步,咱愛同儕行——青年劇作家眼中的陳智雄先生」講者:陳有銳(《靈蹤》編劇) 投入臺灣獨立建國運動,遭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第一代殉難者陳智雄先生,他的生命在1962年春天結束,而他的精神將在70年後由我們來繼承、重啟、展開。本講座由青年劇作家陳有銳以自身視角,觀看陳智雄的生命故事,對映二戰後未明的臺灣處境,如同當代藝文工作者般,前方混沌,卻也大有可為。 【場次二】「政治科學佮藝術拚場」/講者:李文政(拚場藝術撞擊藝術總監)、黃弘杰(《靈蹤》企劃經理) 有聽過「華國美學」和「台派美學」嗎?工研院的最尖端科技如何幫藝術創作者解決技術難題?拚場藝術撞擊藝術總監兼科技藝術負責人與文字主編將在這場講座,談論臺灣主流藝術圈始終缺少的重要元素「政治」,與科技工藝如何入陣藝術創作。 【場次三】「詩的降靈會-現代詩創作分享」/講者:陳昭淵 (《靈蹤》詩文創作暨演出) 分享個人對詩意的感受及媒材轉換經驗,透過書寫遊戲召喚意象,練習符號的收納與擺放,發現詩文創作的無限可能。 兒童工作坊 【場次一】「神明盔甲上的守護獸—肩吞獸:兒童獅製作」/講者:李育昇 (劇場服裝設計暨塑神師) 廟宇門神通常是身穿盔甲的武將,肩膀跟腹部有著猛獸的祥瑞裝飾,就像是一隻正張著口的勇猛的神獸,威嚇著不懷好意來犯的敵方。這兩個盔甲部位的神獸我們通稱『肩吞獸』與『腹吞獸』。工作坊延伸自《靈蹤》展覽,將傳統神明盔甲上的『肩吞獸』拆解為簡易步驟,讓孩子們除了立體構成的速成概念外,也能一邊了解傳統賦予神獸的意涵。 【場次二】「神明盔甲上的守護獸—腹吞獸:兒童龍製作」/講者:李育昇 (劇場服裝設計暨塑神師) 廟宇門神通常是身穿盔甲的武將,肩膀跟腹部有著猛獸的祥瑞裝飾,就像是一隻正張著口的勇猛的神獸,威嚇著不懷好意來犯的敵方。這兩個盔甲部位的神獸我們通稱『肩吞獸』與『腹吞獸』。工作坊延伸自《靈蹤》展覽,將傳統神明盔甲上的『腹吞獸』拆解為簡易步驟,讓孩子們除了立體構成的速成概念外,也能一邊了解傳統賦予神獸的意涵。 【場次三】「行走百年的傳統藝術-兒童神將藝陣教學」/講者:廖苡晴 (《靈蹤》編舞暨演出)、張書武 (《靈蹤》神尪將軍腳) 透過生活用品為簡易練習道具,帶領學員於輕鬆的氣氛中,習得神將腳中特殊的擺盪重心步伐。從簡單的肢體暖身開始,練習踩上穩重的步子,表現威武,莊嚴的身軀,以現代劇場舞蹈隊形流動,步伐踏出傳承之路,進行傳統與現代化肢體的微交陪。 製作團隊 製作團隊|拚場藝術撞擊藝術總監|李文政歷史顧問|黃惠君企劃經理|黃弘杰劇場服裝設計暨塑神師|李育昇音樂總監|柯智豪音效執行|許智敏編舞暨演出|廖苡晴空間設計|蘇陳思雅、林宏泰、黃家慶燈光音響|野果創意有限公司紀錄片導演|姚登元攝影|張偉聖、劉哲均文史調查|黃弘杰、陳有銳、陳昭淵疏文與科儀顧問|陳明堂編劇|陳有銳詩文創作暨演出|陳昭淵平面文宣設計|柯淳介月琴演奏|張雅淳神尪將軍腳|張書武、邱顯青媒體行銷|俞聖律專案行政|陳韋臻技術支援|工業技術研究院-文化與運動科技服務團隊技術研發支持|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媒體報導 〈台中歌劇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生猛回歸〉,《自由時報》,2021年1 月11日 〈拚場藝術撞擊《靈蹤》 歌劇院穿越時空與前人相遇〉,《彰化人彰化事》,2021年4月8日 〈拚場藝術撞擊「靈蹤」 詮釋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中央社》,2021年4月8日 〈拚場藝術撞擊《靈蹤》 歌劇院穿越時空與前人相遇〉,《PeoPo公民新聞》,2021年4月8日 〈「指尖上的幸福人生」與「靈蹤」 9日台中歌劇院登場〉,《NOWNEWS今日新聞》2021年4月8日 〈《說故事.享故事》第三個故事:革命家陳智雄〉,《WOW藝術》(臺中歌劇院Podcast),2021年5月7日 展覽及演出文本免費閱覽及下載

  • 起醮 khí-tsiò

    起醮 khí-tsiò

    「醮(tsiò)」是臺灣民間常見的的祭祀活動,舉凡慶成、禳災、神明聖誕、中元普度,都常舉行醮典。舉行大型醮典時,則常會搭建臨時醮壇,是臺灣民俗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致力於重新演繹傳統廟宇文化的「拚場藝術撞擊」團隊以此為核心精神製作藝術創作「起醮(khí-tsiò)」。 此作品結合燈光視覺藝術、機械裝置、圖像藝術創作者,用當代藝術製作臨時醮壇,打造「拚場」團隊自己的移動舞台,以之紀念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而自焚的朱文光、鄭南榕、詹益樺、廖述炘、許昭榮、劉柏煙(按自焚時間排列)六位前輩。 朱文光、鄭南榕、詹益樺三位前輩,分別在1980年(戒嚴時期)與1989年(解嚴初期)自焚,廖述炘、許昭榮、劉柏煙三位前輩,則同於2008年自焚。咸認,前三位自焚者是為了爭取台灣的民主自由與獨立自治而自焚。那麼,普遍被台灣人認為已經民主自由的台灣,為什麼經過20年後再度出現三位自焚者? 沒有自由怎麼會有藝術,到現在我們心中都有個內心小警總在束縛我們,故用此作品「起醮」向前輩致敬,藝術的其中之一目標就是探索未知的方向,在台灣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風氣下,製作相關的作品就會被貼上標籤,當民主政治已經來到這個社會,能夠用投票選出自己的總統與代議士,卻在創作的發展上來到停滯,在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中,我們能否站著創作,說自己的故事與歷史? 關於自焚者的事件調查與前期田野調查,發現越深入,了解的越少,例如在戒嚴時期,因為無法談論而被遺忘的朱文光跟2008年民主時期,卻因新聞自由,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能被當作社會事件就消失,從他們的遺書之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社會跟自由的熱情,但教育與歷史來不及紀錄與了解,就消失消失在主政者與專制極權下,歷史的火就無法延續。 作品整體,以紅色光為主,呈現熱血、發光、熱情、火、悲憤、遺恨、濃稠、愛等,作品呈現方法用光、聲音、機械、繪畫、空間裝置、宗教儀式、文件、文字、採訪等,讓各個創作者用各自方法詮釋與共造一個神聖空間。 拚場計畫現階段的是全部人用各自的方法共同詮釋一個作品,將轉型正義、被遺忘的故事、歷史事件、認同錯亂等,並且結合台灣傳統文化與藝術形式,說自己的故事,發出自己的聲音,獻給為這塊土地努力的人們,延續新的文化,起醮是個開始的儀式,未來將建立自己的廟、歡迎一個新慶典、興自己的文化,讓自由的價值,紮根於藝術。 祭台 Tsè-tâi 台灣祭拜的有使用三牲的習俗,分別代表陸、海、空的動物,影片的演出為三牲獻藝,演出半人半獸的狀態,就如同台灣的現狀,在混沌不清中,嘗試打開藝術的轉型正義的實驗。影片中造型的口罩則向香港的人民致敬及每個世代為自由奮鬥的人們。台灣看似民主,卻到處有威權的遺毒。 會靈 Huē-lîng 獻給為台灣自焚的前輩,1980年(戒嚴時期)與1989年(解嚴初期)自焚的朱文光、鄭南榕、詹益樺,與同於2008年自焚的廖述炘、許昭榮、劉柏煙。 作品細部解說 一、燈光視覺藝術 < 火光 > 創作者:李文政 用光,代表著黑暗中的引導,在自焚者的火焰中,用光來代表當時的火焰及當時的精神,進入每位,發想概念的六位前輩,都在各自的角落發光,在戒嚴時期中,努力用自身的生命去照耀自己的理念,照亮我們,希望用光讓更多人理解他們,用光向他們致敬,為自由喝采。 二、聲音裝置 < 叩鐘偈 > 創作者:柯智豪 北管武場擊樂為台灣傳統音樂,深入廟宇文化中,威力十足,變化多端,且有豐富的曲牌資料與國際辨識度。這次的音樂設計由音樂家柯智豪操刀,欲將源自北管武場的打擊曲牌,與電子音樂聲響質地的數種振盪器結合成新的音樂形式。企圖建立一曲新的曲牌套,除了將獨立演奏鑲入裝置中能定時演出,也能將其融合在其他演出之內,並以佛經〈叩鐘偈〉為概念發想,「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從反聞自性之聲,如實體會此心本來一切具足,呼應『起醮』的概念。  三、舞台裝置 < 火的廟 > 創作者:林宏泰 火的廟,材料使用可拆解組合的建築鷹架,呼應了這座廟正在建築當中,正在進行著醮的儀式,宣告此地此時,這群人開始要蓋一座台灣人的廟,堅固的材質承載著火焰將被點燃的台灣火世世代代的傳下去,八卦的造型將廟的方位確定,抬頭看見天空,讓上下四方都與整個世界連結,屋頂向上翹起的線條也呼應了火焰的這個主題,火焰中心的空間安排了水池跟漂浮其上的植物,代表了引火的前輩心中所要保護的事物,不停生長延續的生命或者觀眾在這火焰之中,心中所照見的景象為何? 這是一場醮,喚醒身體裡面並將這一切連結起來,自身與自焚者之間連結起來,我們成為建醮之人,身體搬運組裝鋼鐵鷹架鋼管,勞動流汗將構造物慢慢組合搭建一層一層使其堅固準確線條飛揚,沒有明顯的牆壁,搭建出來的是火的空間,是生命跟呼吸搭建起來的空間,連結了記憶與身體,身體在其中可以輕易讀取情感,理解並感知,這不是一個空間,更不只是一座廟,它是良知跟熱情編織而成的集體記憶連結了你我,說明了昨天,同時也指向未來。 四、神明裝置< 漂浮的英靈殿–臺灣主權未定論 > 創作者:李育昇 傳統信仰的『醮』壇,一般來說都是以竹子或鐵構搭建的臨時性建物,《起醮》展覽的廟堂、塔樓也是遵循此一概念,而廟堂內與神靈相關的造物也都是維持相同概念的軟材質所延伸,以花草編結取代木石雕刻,在材質上賦予臨時性、非耐久非耐候、無法永久保存的脆弱特質,甚至是可以直接導入易燃想像的材質感受。廟堂內的作品也都由上方垂掛向下,而非拔地而起,都產生一種漂浮不就地的飄渺感。這是為了要呼應臺灣歷史上的政治定義—臺灣主權未定論。臺灣是個飄渺之國,臺灣的主權屬於臺灣人,在祂國度真正降臨以前,祂會如同神靈一樣存在信道者的心中。 五、門神 < 鄭南榕與詹益樺 > 創作者:柯淳介 用畫奠祭台灣民主自由路上的先輩,用畫讓後世人感受先輩們的氣勢與決心,靈體壯烈的氣勢噴發出如同自焚時的火焰型體圍繞身旁、炙熱地燃燒卻不燒身,願後輩們自此承接理念、承接起為民主自由奮鬥的聖火。 展演資訊 展覽時間:2019年11月2日至11月17日開幕演出:2019年11月2日,下午四點展出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 演藝廳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5號) 指導單位|文化部補助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年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跨界創作補助計畫』合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剝皮寮歷史街區主辦與創作團隊|拚場藝術撞擊特別感謝|鄭南榕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製作團隊 計畫主持人|李文政空間規劃及裝置|李文政、林宏泰、蘇陳思雅、許世龍神明裝置|李育昇、簡瑞穎燈光規劃|李文政、黃家慶平面設計|柯淳介、陳芝敏門神繪製|柯淳介聲音裝置|柯智豪、許智敏音樂及演出|三牲獻藝編舞及演出|廖苡晴文字與訪談|黃弘杰書法書寫|許世龍影像拍攝及製作|徐允武、簡子鑫、李晟民 臺南美術館「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 時間:2020年7月23至2021年2月28日地點:臺南美術館1館2樓展覽室I、2館1樓展覽室A、2館1樓展覽室B、2館1樓展覽室C、2館1樓展覽室D官網資訊: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176 媒體報導 〈廟宇文化與當代科技藝術的起醮…

  • 與神共舞 Dance with Deities / 大溪大禧Daxidaxi 2019

    藝術家許雁婷透過採樣大溪傳統產業與儀式聲音,以聲景及電子聲響重新編曲,撞擊出傳統聲音新的可能;編舞暨表演者廖苡晴與神共舞,借當代女性身體與傳統神將儀式的融合,將大溪神將獨特的「屈禮」動作,融入回營的陣行,與大溪嘉天宮同義堂共舞敬神,將實用性舞蹈轉化為表演形式,祈求平安與祝賀每位觀者。舞者造型為李育昇所設計,應用工業技術研究院進駐計畫的技術來實驗造型,以跨界創作的手法,探討傳統民俗活動的可能性。 展演資訊 演出時間:2019/7/13演出地點:李騰芳古宅 Lee Teng-fan’s Ancient Residence 2019大溪大禧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oyuan.、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Daxi Wood Art Ecomuseum主力協辦|大溪普濟堂Pu-Ji Temple in Da-xi、桃園市大溪區社團民俗技藝協會總體策展|衍序規劃設計 BIAS Architects & Associates協辦單位|AMcreative 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媒體協力|La Vie 設計美學站、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影片縮圖攝影|衍序規劃設計 BIAS Architects & Associates 提供 製作團隊 編舞者/表演Choreographer/Performer|廖苡晴Yiching Liao聲音藝術家/演出Sound Artist/Performer|許雁婷 Yenting Hsu大仙尪演出者|大溪嘉天宮同義堂 JiaTian Temple舞者服裝造型|昇旺制造所 / 李育昇工作室 YSL studio / Li, Yu-Shen燈光設計|瓦豆 We Do Group演出協力|李文政 Lee, Wen-Cheng /…

  • 拚場藝術撞擊 Piànn-tiûnn Art Impact

    「拚場藝術撞擊」是由當代藝術家、編舞家、設計師、空間設計、音樂製作人、樂團、服裝造型、文學等跨領域的創作者,共同創作藝術作品的計畫,用各種創作形式,讓台灣人跟被遺忘的歷史產生連結,重新了解被教科書所遺忘的正義。 台灣為多元文化薈萃之處,每種文化獨立可觀,並互相影響,融接形成台灣共同體。拚場的概念來自於此,此計畫召集當代藝術家、台語搖滾樂團、服裝設計者,希望能藉由不同領域青年藝術創作者的彼此較勁,融接出新的在地藝術、庶民文化美學。在新舊文化撞擊中,實踐並呈現藝術與台灣的獨立精神。 音樂 創作者:柯智豪演出者:拍謝少年、三牲獻藝創作理念:由台語搖滾樂團拍謝少年與北管子弟班合作,為男性女性戲偶各自譜寫專屬配樂,再將這兩首配樂融合成為活動主題曲;傳統民樂的淵遠流長,配上現代樂器的直接陽剛,兩者結合產生新舊拚場,激盪出新流行音樂的想像。 舞蹈 配合演出進行舞蹈編排,區分成一般舞蹈與穿著大神尪服裝之舞蹈。 創作者:廖苡晴創作理念:獨立的精神來自,堅持對的事物與對追求真理的執著與奉獻。在夜中一人堅持,在人群中一人孤獨拿著旗幟宣示,說明自己的想獨立的渴望,成為一個自己認同的人。被迫下凡生活的人,寧靜的聽自己身體的聲音,頭髮甩動的聲音,皮膚共振的聲音,腳底踏地的聲音,旋轉中找到身體的平衡,安靜下來。尋找自己的聲音,聽自己說的話,找出最大的噪音,在車陣中奔馳,走向山的盡頭,騎到出海口,看不見遠方。穿上自己的衣服,找尋相同理念的人,在抗爭中與壓迫下,找出自己發聲的力量。在看不見的地方,各自獨立堅持。 視覺藝術與空間設計 主視覺與表演舞台設計、現場道具製作,如警車、旗幟等等 主視覺創作者:柯淳介創作理念:傳統與科幻、生命體與機械體的融合,藉由廟宇神獸-龍、鳳、獅、虎、蝠、龜,還有舞者與DJ,述說著壓迫與反抗的故事,衝擊、吶喊、嘶吼、突破、飛翔。以這次撞擊計畫的精神-各領域創作者以自己最擅長、最有能量的方式發揮合作,構思跳脫自己往常的標準字設計模式,完全以漫畫畫出的物件撐出字體的型態,不以完全的文字辨識為目的,保留各物體的輪廓,呈現有機狂野的字體邊緣,帶出「拚場」碰撞的爆炸氛圍。 視覺藝術與空間設計創作者:李文政創作理念:以台灣的廟宇為創作背景,融入台灣街道現況為創作範本,呈現看似誇大不真實的尋常風景。 裝置藝術與服裝設計 製作表演用大神尪,可拆卸,配合舞蹈動作增加各處關節可動性,並輕量化。 創作者:李育昇創作理念:以民間藝術陣頭常出現的『大神尪』男性神兵武將做為造型基礎,結構是連動裝置的巨型舞蹈服裝,由單一女性舞者操控。大神尪的髯口部分是操作者的視線高度,由於操作者為女性,大神尪的髯口下緣則配合操作者女性性別,變形成為傳統戲曲女性角色的額面貼片,由傳統的男性髯口變形變為女性貼片,讓傳統戲曲裡兩性符號合而為一。材質運用選定為有機纖維重組並結合無機物的塑化汰廢物,有機物質如:竹纖維、楮樹纖維,苧麻纖維以及再生紙漿等等,無機物質如:廢輪胎、寶特瓶、尼龍繩等等石化產物。在材質的有機與無機的兩極上,實驗出一個中庸之道,如同傳統性別符號的合一。形式上則選用傳統陣頭以及現代機械元素的兩股衝突元素,打造一個具有陣頭神尪意象的現代科技感機械舞衣。兩性性別的拚場、有機物質與無機物質的拚場、傳統與現代的拚場,服裝設計在元素與元素的較勁中,共同融會出屬於台灣多元文化的特質。 展演資訊 概念影片拍攝地點:宜蘭市碧霞宮概念影片拍攝時間:2018年 製作團隊 音樂、演出|拍謝少年、三牲獻藝編舞者、表演|廖苡晴主視覺創作者|柯淳介視覺藝術與空間設計創作者|李文政裝置藝術與服裝設計|李育昇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